行情
新闻
分析
用户
快讯
财经日历
学习
数据
- 名称
- 最新值
- 前值
所有比赛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公:--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
预: --
前: --
无匹配数据
最新观点
最新观点
最近更新
港股投资的风险预警
尽管香港法律体系和监管框架相对健全,但港股市场仍然存在一些特定的风险和挑战,如港币与美元挂钩,外地投资者可能会面临汇率波动;中国内地的政策变化和经济状况对港股的影响等。
投资港股费用结构与税务
港股市场的交易成本包括总投资成本为买卖股票的交易费用、印花税、结算费用等,对于外地投资者,可能会涉及兑换港币所产生汇率转换费用,以及按照所在地的相关法规需缴纳的税款。
港股行业分析:非必需消费行业
港股市场非必需消费行业覆盖汽车、教育、旅游、餐饮、服装等多个领域,在643家上市公司中35%为中国内地公司,占总市值的65%,因此受中国经济影响深远。
港股行业分析:地产建筑业
地产建筑业在港股指数中的份额近年已明显下降,但截2022年,它依然在市场上占有约10%的份额。包含了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房地产投资和物业管理等各个方面。
中国·香港
越南·胡志明
阿联酋·迪拜
尼日利亚·拉各斯
埃及·开罗
查看所有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虽然上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维持年内降息3次预期,经济韧性、物价压力和美联储官员的表态让宽松前景变得不再明朗。因此,最新通胀报告可能成为美联储能否在上半年迎来政策拐点的重要参考。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夫人4月9日抵达白宫,获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与第一夫人迎接,正式展开其国事访问行程。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夫人4月9日抵达白宫,获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与第一夫人迎接,正式展开其国事访问行程。两国领袖10日将举行会面、出席联合记者会,晚上则会在白宫进行国宴。 11日,岸田和拜登将会同到访的菲律宾总统小马可斯(Ferdinand Marcos Jr.)举行美日菲三边峰会。同日,岸田亦将向美国国会两院发表演说。 12日,岸田则会转往南卡罗来纳州(South Carolina)参观丰田电动车厂房等日企在美投资项目。
这次国事访问行程,除了美日菲加上澳洲在南海共同海事巡逻的常态化之外,人们的焦点主要在于驻日美军如何改革指挥体系以加强同日本自卫队合作的问题上。
经过俄乌战争的冲突之后,加上在东亚地区抗衡中国的决心,岸田政府坚定走上了军事化的道路。从2022至2024年间,日本军费开支已经增加了近五成,其占GDP比例亦将由2022年的1.2%增加至2027年的2%「北约水平」。
同时,日本本年1月已决定向美国购入400枚战斧巡航导弹(Tomahawk),用于反击敌人军事目标。而且,去年以来,日本也在2014年开始出口非致命军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同意将海外授权在日生产的致命军备出口到授权国(按:如美国的爱国者导弹)。
特别针对日本同英国及意大利的下一代战斗机发展计划,岸田政府上月也同意容许三国合作发展的战斗出口到第三方国家。
除了军事硬件上的发展之外,日本亦已决定会在2025年3月前完成统合司令部的建设,以统一海陆空三个自卫队的指挥,着意增强日本自卫队的作战能力。随此发展,日本的眼光也放到5.4万名驻日美军身上——如果日本周边出现事变,美军如何与自卫队协调作战?
以往,美国一直将把日本当成其军事基地,从来没有把日本自卫队看作是战场上的潜在伙伴。因此,跟韩美联合军司令部由驻韩美军司令兼任司令、由韩国陆军四星上将为副司令的统合指挥机制不同,驻日美军同日本自卫队属于两条完全不同指挥体系,而驻日美军只由三星中将指挥,其操控军事行动的权力有限,而且还要同与日本时差19个小时、距离超过6,000公里的夏威夷美国印太司令部遥距协作。
如今,随着日本自身的军事化,以至考虑到台海一旦有事日本的关键战略位置,美国当然是想将美韩模式照搬来日本,建立一套在战争中能够由美军司令统合指挥驻日美军和日本自卫队的机制。不过,碍于日本的和平宪法,以至日本国内的政治阻力,这个如意算盘难以打响。岸田在出访之前受访时就强调,未来的美日军事改革之下,日本自卫队和驻日美军依然会处于不同的指挥架构之下。
不过,走向统合指挥的路线,似乎依然会是美日军事同盟「升级」的主要方向。美国白宫国安家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8日就表明拜登将会给予岸田一个「完全的承诺」,「以我们行动指挥的升级去配合日本对其自身行动指挥的升级。」
路透社引述消息报道称,华府将考虑以四星上将作为驻日美军司令,配合日本新统合司令部司令的军阶。
不过,这种部署离美日统合指挥并发挥效用还有很远的距离。 《外交政策》4月9日刊登的一篇文章就指出,美日军事同盟还有三大难题:一是如何现代化同盟指挥安排的问题;二是日本会否同意让美国在日本部署陆基长程打击能力;三是如何重新部署和分配驻日美军。
第一个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大概是利用日本正在建立统合司令部的契机,将驻日美军的指挥架构安插其中,为美日统合指挥的路向打下基础。第二个问题的处理方向,则该是由日本厘清其愿意为美国地缘军事部署承担多少风险:美国驻日长程打击能力愈多,对美国应对台海事变愈有利,但日本要承担的风险就愈大。第三个问题则需要解决驻日美军与冲绳民意的根本矛盾(按:上文作者认为可将美军基地变成美日联军基地,实行「一石二鸟」)。
但在岸田政府民望低落,提前大选、自民党总裁换人风声不绝之际,这些政治大动作的风险大概超出了岸田愿意负担的范围。
除此之外,美国将会进一步把日本整合到其国防工业基础的计划之内。其中已经落实的项目包括让美国军舰在日本的私营船坞中进行维修。而在这次美日峰会之上,双方预计将会成立工作小组,为其他军备的共同研发和制造展开磋商。
在此,虽然日前发布的澳英美同盟(AUKUS)联合声明表明正考虑在其「第二支柱」的军事科技层面同日本合作,但近来同中国关系愈加改善的澳洲工党政府已迅速澄清AUKUS未有计划加入新成员。
从这个背景来看,美日国防工业合作可望有进展,但要整合起整个印太盟友体系,依然有颇大困难。
而且,如今拜登首届任期进入尾声,在多数摇摆州民望领先拜登的特朗普(Donald Trump)有望胜选。如何应付有孤立主义倾向、奉行单边主义的特朗普,将会是美日国防建制的一大挑战。
在特朗普首届任期内,他就不断要求韩国为驻韩美军付出更多经费,要胁削减驻军——同一命运可能降临日本身上。特朗普任内的其中一位国家安全顾问博尔斯(John Bolton,按:他离任后与特朗普翻险)日前就表示,特朗普如果重掌白宫,有可能要求日本也要承诺保卫美国。目前,《美日安保条约》的互保范围只限于日本,美军在其他地方受袭时,日本并无联防义务。 (相较之下,美韩的条约适用范围则在太平洋地区。)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其离世后出版的回忆录中似乎已为下任首相留下了成功把结特朗普的线索:跟他打哥尔夫球、陪他聊无关政事的长途电话、给他送礼、将外交变成娱乐(例如一同观看相扑)等等。
然而,这些外交心思恐怕不是一本正经的岸田能胜任的。而且,另一安倍传记的作者Tobias Harris亦指出,在特朗普主力同金正恩改善关系之际,特朗普当时也不太理睬安倍——形式上的奉承讨好,大概也没有太大用处。
从去年美日韩峰会的布局到今天拜登邀来岸田作国事访问并举行美日菲峰会,我们都可以看到拜登政府和岸日政府对于加强两国军事同盟合作的热切,但日本国内、印太区内和美国国内的政治走向,依然从不同方向局限着这个同盟关系的发展。
金价涨势很容易受到挫折;由于美债收益率上升、美元走强以及美联储政策保持紧缩,黄金没有受到基本面的支撑。
据媒体周二报道,包括美国银行、纽约梅隆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在模拟各种风险情景,预警若欧洲央行和美联储降息步伐存在差异,欧元可能面临下行压力。
新西兰联储周三将官方现金利率(OCR)维持在5.5%,为连续第六次维持利率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只要不像2023年那样发生暴雨灾害等突发性的进口需求,中国低迷的进口抑制行情上涨的局面今后可能会持续。
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中国的举动正在改变小麦行情。自3月份以来,中国大量取消美国和澳大利亚产进口的情况浮出水面。此举被认为是为了避免高价购买。有观点指出,为了加强粮食安全保障,中国将在长期限制进口量,成为抑制行情上涨的因素。
作为国际指标的美国芝加哥市场的小麦期货4月9日徘徊在约5.5美元/蒲式耳。虽然与2020年8月以来创出最低点的3月中旬相比逐步走高,但仍处于年初以来下跌1成的水平。
上行压力沉重的部分原因在于中国的动向。美国农业部3月中旬表示,面向中国已签约的美国产小麦出口的合计50.4万吨被取消。这相当于2022年美国对华全年出口量的一半左右,创出1999年开始统计以来最大规模的进口取消。路透社报道称,已签约的澳大利亚产小麦对华出口也有约100万吨供货被取消或延期。
中国并未说明取消大量进口合同的原因。虽然中国经济持续放缓,但与原油和铜等工业用原料相比,作为生活必需品的食品不易受到经济影响。很多观点认为,在大量取消的背后,“是为了避免以过去签约的高价购买,正在低价重新购买”(日本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理事研究员阮蔚)。
2023年夏季,作为中国国内屈指可数的小麦产地,河南省遭受了暴雨引发的洪水灾害。即将收获的国产小麦的品质有所下降,产生了进口高品质小麦作为食用的需求。从2023年夏季到秋季,中国被认为签订了大量进口高品质的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小麦的合同。
但随后,世界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俄罗斯连续2年获得丰收,积极推进低价出口,作为国际指标的芝加哥行情也受到波及。目前的行情比去年7月下旬的峰值下降了约3成。
中国在洪水灾害后迅速增加的进口合同,在粮食实际开始运抵中国的阶段就被认为明显偏高。突如其来的小麦进口大量取消很可能是受到了这一行情下跌的影响。
中国并未增加不符合所需品质等要求的俄罗斯产小麦的进口。另一方面,因俄罗斯的低价攻势而呈下降趋势的法国产和哈萨克斯坦产等的进口进入今年后有所增加,从整体进口量来看没有减少。
中国历来被视为对价格敏感的买家,这种做法也有先例。2023年春,中国突然取消了原计划进口的累计约110万吨美国产玉米。此后,中国从丰收导致价格下降的巴西大量增加进口这一事实浮出水面。
日本丸红经济研究所的高级分析师李雪连指出,“中国抑制粮食进口的举动并非暂时性的,今后在中长期内持续的可能性很大”。这是因为中国政府在粮食价格上涨和中美对立加剧的背景下,自2023年起已经转向重视粮食安全保障。
中国政府2023年底通过了经过多年讨论的粮食安全保障法,该法将于今年6月施行。计划扩大粮食的国内生产,抑制进口量,实现采购来源的多样化。特别是作为主食的小麦,与大米一起,均提出“绝对安全保障”,与玉米等主要用于饲料的粮食相比,减少进口的压力也将加大。
只要不像2023年那样发生暴雨灾害等突发性的进口需求,中国低迷的进口抑制行情上涨的局面今后可能会持续。
惠誉将中国的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评级确认为“A+”,理由是中国的公共财政前景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夫人4月9日抵达白宫,获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与第一夫人迎接,正式展开其国事访问行程。两国领袖10日将举行会面、出席联合记者会,晚上则会在白宫进行国宴。 11日,岸田和拜登将会同到访的菲律宾总统小马可斯(Ferdinand Marcos Jr.)举行美日菲三边峰会。同日,岸田亦将向美国国会两院发表演说。 12日,岸田则会转往南卡罗来纳州(South Carolina)参观丰田电动车厂房等日企在美投资项目。
这次国事访问行程,除了美日菲加上澳洲在南海共同海事巡逻的常态化之外,人们的焦点主要在于驻日美军如何改革指挥体系以加强同日本自卫队合作的问题上。
经过俄乌战争的冲突之后,加上在东亚地区抗衡中国的决心,岸田政府坚定走上了军事化的道路。从2022至2024年间,日本军费开支已经增加了近五成,其占GDP比例亦将由2022年的1.2%增加至2027年的2%「北约水平」。
同时,日本本年1月已决定向美国购入400枚战斧巡航导弹(Tomahawk),用于反击敌人军事目标。而且,去年以来,日本也在2014年开始出口非致命军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同意将海外授权在日生产的致命军备出口到授权国(按:如美国的爱国者导弹)。
特别针对日本同英国及意大利的下一代战斗机发展计划,岸田政府上月也同意容许三国合作发展的战斗出口到第三方国家。
除了军事硬件上的发展之外,日本亦已决定会在2025年3月前完成统合司令部的建设,以统一海陆空三个自卫队的指挥,着意增强日本自卫队的作战能力。随此发展,日本的眼光也放到5.4万名驻日美军身上——如果日本周边出现事变,美军如何与自卫队协调作战?
以往,美国一直将把日本当成其军事基地,从来没有把日本自卫队看作是战场上的潜在伙伴。因此,跟韩美联合军司令部由驻韩美军司令兼任司令、由韩国陆军四星上将为副司令的统合指挥机制不同,驻日美军同日本自卫队属于两条完全不同指挥体系,而驻日美军只由三星中将指挥,其操控军事行动的权力有限,而且还要同与日本时差19个小时、距离超过6,000公里的夏威夷美国印太司令部遥距协作。
如今,随着日本自身的军事化,以至考虑到台海一旦有事日本的关键战略位置,美国当然是想将美韩模式照搬来日本,建立一套在战争中能够由美军司令统合指挥驻日美军和日本自卫队的机制。不过,碍于日本的和平宪法,以至日本国内的政治阻力,这个如意算盘难以打响。岸田在出访之前受访时就强调,未来的美日军事改革之下,日本自卫队和驻日美军依然会处于不同的指挥架构之下。
不过,走向统合指挥的路线,似乎依然会是美日军事同盟「升级」的主要方向。美国白宫国安家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8日就表明拜登将会给予岸田一个「完全的承诺」,「以我们行动指挥的升级去配合日本对其自身行动指挥的升级。」
路透社引述消息报道称,华府将考虑以四星上将作为驻日美军司令,配合日本新统合司令部司令的军阶。
不过,这种部署离美日统合指挥并发挥效用还有很远的距离。 《外交政策》4月9日刊登的一篇文章就指出,美日军事同盟还有三大难题:一是如何现代化同盟指挥安排的问题;二是日本会否同意让美国在日本部署陆基长程打击能力;三是如何重新部署和分配驻日美军。
第一个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大概是利用日本正在建立统合司令部的契机,将驻日美军的指挥架构安插其中,为美日统合指挥的路向打下基础。第二个问题的处理方向,则该是由日本厘清其愿意为美国地缘军事部署承担多少风险:美国驻日长程打击能力愈多,对美国应对台海事变愈有利,但日本要承担的风险就愈大。第三个问题则需要解决驻日美军与冲绳民意的根本矛盾(按:上文作者认为可将美军基地变成美日联军基地,实行「一石二鸟」)。
但在岸田政府民望低落,提前大选、自民党总裁换人风声不绝之际,这些政治大动作的风险大概超出了岸田愿意负担的范围。
除此之外,美国将会进一步把日本整合到其国防工业基础的计划之内。其中已经落实的项目包括让美国军舰在日本的私营船坞中进行维修。而在这次美日峰会之上,双方预计将会成立工作小组,为其他军备的共同研发和制造展开磋商。
在此,虽然日前发布的澳英美同盟(AUKUS)联合声明表明正考虑在其「第二支柱」的军事科技层面同日本合作,但近来同中国关系愈加改善的澳洲工党政府已迅速澄清AUKUS未有计划加入新成员。
从这个背景来看,美日国防工业合作可望有进展,但要整合起整个印太盟友体系,依然有颇大困难。
而且,如今拜登首届任期进入尾声,在多数摇摆州民望领先拜登的特朗普(Donald Trump)有望胜选。如何应付有孤立主义倾向、奉行单边主义的特朗普,将会是美日国防建制的一大挑战。
在特朗普首届任期内,他就不断要求韩国为驻韩美军付出更多经费,要胁削减驻军——同一命运可能降临日本身上。特朗普任内的其中一位国家安全顾问博尔斯(John Bolton,按:他离任后与特朗普翻险)日前就表示,特朗普如果重掌白宫,有可能要求日本也要承诺保卫美国。目前,《美日安保条约》的互保范围只限于日本,美军在其他地方受袭时,日本并无联防义务。 (相较之下,美韩的条约适用范围则在太平洋地区。)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其离世后出版的回忆录中似乎已为下任首相留下了成功把结特朗普的线索:跟他打哥尔夫球、陪他聊无关政事的长途电话、给他送礼、将外交变成娱乐(例如一同观看相扑)等等。
然而,这些外交心思恐怕不是一本正经的岸田能胜任的。而且,另一安倍传记的作者Tobias Harris亦指出,在特朗普主力同金正恩改善关系之际,特朗普当时也不太理睬安倍——形式上的奉承讨好,大概也没有太大用处。
从去年美日韩峰会的布局到今天拜登邀来岸田作国事访问并举行美日菲峰会,我们都可以看到拜登政府和岸日政府对于加强两国军事同盟合作的热切,但日本国内、印太区内和美国国内的政治走向,依然从不同方向局限着这个同盟关系的发展。
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中国的举动正在改变小麦行情。自3月份以来,中国大量取消美国和澳大利亚产进口的情况浮出水面。此举被认为是为了避免高价购买。有观点指出,为了加强粮食安全保障,中国将在长期限制进口量,成为抑制行情上涨的因素。
作为国际指标的美国芝加哥市场的小麦期货4月9日徘徊在约5.5美元/蒲式耳。虽然与2020年8月以来创出最低点的3月中旬相比逐步走高,但仍处于年初以来下跌1成的水平。
上行压力沉重的部分原因在于中国的动向。美国农业部3月中旬表示,面向中国已签约的美国产小麦出口的合计50.4万吨被取消。这相当于2022年美国对华全年出口量的一半左右,创出1999年开始统计以来最大规模的进口取消。路透社报道称,已签约的澳大利亚产小麦对华出口也有约100万吨供货被取消或延期。
中国并未说明取消大量进口合同的原因。虽然中国经济持续放缓,但与原油和铜等工业用原料相比,作为生活必需品的食品不易受到经济影响。很多观点认为,在大量取消的背后,“是为了避免以过去签约的高价购买,正在低价重新购买”(日本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理事研究员阮蔚)。
2023年夏季,作为中国国内屈指可数的小麦产地,河南省遭受了暴雨引发的洪水灾害。即将收获的国产小麦的品质有所下降,产生了进口高品质小麦作为食用的需求。从2023年夏季到秋季,中国被认为签订了大量进口高品质的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小麦的合同。
但随后,世界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俄罗斯连续2年获得丰收,积极推进低价出口,作为国际指标的芝加哥行情也受到波及。目前的行情比去年7月下旬的峰值下降了约3成。
中国在洪水灾害后迅速增加的进口合同,在粮食实际开始运抵中国的阶段就被认为明显偏高。突如其来的小麦进口大量取消很可能是受到了这一行情下跌的影响。
中国并未增加不符合所需品质等要求的俄罗斯产小麦的进口。另一方面,因俄罗斯的低价攻势而呈下降趋势的法国产和哈萨克斯坦产等的进口进入今年后有所增加,从整体进口量来看没有减少。
中国历来被视为对价格敏感的买家,这种做法也有先例。2023年春,中国突然取消了原计划进口的累计约110万吨美国产玉米。此后,中国从丰收导致价格下降的巴西大量增加进口这一事实浮出水面。
日本丸红经济研究所的高级分析师李雪连指出,“中国抑制粮食进口的举动并非暂时性的,今后在中长期内持续的可能性很大”。这是因为中国政府在粮食价格上涨和中美对立加剧的背景下,自2023年起已经转向重视粮食安全保障。
中国政府2023年底通过了经过多年讨论的粮食安全保障法,该法将于今年6月施行。计划扩大粮食的国内生产,抑制进口量,实现采购来源的多样化。特别是作为主食的小麦,与大米一起,均提出“绝对安全保障”,与玉米等主要用于饲料的粮食相比,减少进口的压力也将加大。
只要不像2023年那样发生暴雨灾害等突发性的进口需求,中国低迷的进口抑制行情上涨的局面今后可能会持续。
交易股票、货币、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
做出任何财务决定时,应该进行自己的尽职调查,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并咨询合格的顾问。本网站的内容并非直接针对您,我们也未考虑您的财务状况或需求。本网站所含信息不一定是实时提供的,也不一定是准确的。本站提供的价格可能由做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您做出的任何交易或其他财务决定均应完全由您负责,并且您不得依赖通过网站提供的任何信息。我们不对网站中的任何信息提供任何保证,并且对因使用网站中的任何信息而可能造成的任何交易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未经本站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