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5月CPI同比涨幅微升至0.2%,核心CPI同比涨0.6%
• 5月PPI同比降幅扩大至4.6%,降幅为逾七年最大
• 料CPI仍维持低位,中国宏观政策加码的期待在增加
中国5月CPI同比涨幅仍在低位徘徊,加之PPI同比降幅进一步下探至逾七年低位,再次显示出需求不足、通胀的整体回暖仍待时日,这也令市场对国内宏观政策加码的期待增加。
分析师们认为,在外需承压内需不足的当下,中国宏观政策应加码稳住经济复苏的脚步,货币政策应偏松特别是结构性工具加快释放,年中6、7月将是观察国内宏观政策的重要窗口期。
“CPI同比涨幅5月接近零,通缩的风险依然存在。”保银资本管理公司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称。
他并称,中国近期经济指标都显示经济在降温,但政府尚未就可能出台政策支持措施释放清晰信号。下一个政策观察窗口在7月,也就是二季度GDP数据发布之后。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中国经济主管Julian Evans-Pritchard预计,中国央行短期内会在一定程度上放松政策,但为了限制对银行利润造成的影响,其将倾向于采用窗口指导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而非下调政策利率。
与此同时,预计未来几个月劳动力市场收紧将会对服务业通胀造成上行压力。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与金融风险有关而非通胀。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的0.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4.6%,降幅为2016年2月来最大,逊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4.3%。
5月CPI环比下降0.2%,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为下降0.1%;PPI环比下降0.9%。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称,从同比看,食品价格上涨1.0%,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由上月上涨4.0%转为下降3.2%。非食品价格同比由上月的上涨0.1%转为持平。
中国股市周五早盘近乎收平,5月通胀数据不及预期拖累情绪,沪综指早盘收高0.03%至3,214.41点,沪深300指数挫0.1%。汇市方面,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早盘随中间价高开后收窄涨幅。
CPI维持低位,期待政策窗口期
考虑到内需疲弱与高基数等因素,分析师们普遍预计中国CPI同比增速降维持0附近的低位,并期待年中迎来国内宏观政策窗口期。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预计,未来几个月中国CPI仍维持低位,但随后中枢逐步抬升,全年物价温和可控。
他认为国内宏观政策应采取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组合,货币政策延续稳健略偏松格局,结构性工具为主,降准或定向降准优先于降息选项,同时,宏观政策需要突出薄弱环节与重点领域支持,提升政策质效。
“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适当时间窗口在6-7月是适当的,当前的一些政策仍然力度不够。”金圆统一证券策略分析师胡研宏称,由于经济生产在6-7月具有淡季特征,经济下行恐将进一步探底。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宏观研究员范世成也指出,中国5月CPI、PPI数据表现同近期宏观经济复苏斜率放缓的特征基本匹配,需求不足这一制约因素再度得到印证,考虑到后续CPI、PPI增长基数仍高,通胀的整体回暖可能仍需一些时间。
自去年9月下调存款利率后,国有大行开启新一轮的调整。中国五大国有银行周四起同时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其中两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bp)至2.05%,三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利率均下调15个bp至2.45%和2.5%;同时活期存款利率亦下调5bp至0.20%。
PPI到“底”了吗?
中国工业品价格仍呈现走弱态势,根据统计局测算,在5月份4.6%的PPI同比降幅中,上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2.8个百分点,上月为-2.6个百分点。
华创证券投资顾问部总经理屈庆认为,PPI同比降幅大,意味着中上游企业利润薄,即便现在贷款利率很低,但考虑到PPI因素实际上贷款利率还是偏高,还是需要中国央行降息支持。
“后面几个月通胀数据预计很难起来(排除个别月份受基数影响),因为整体价格反应仍显示需求不足。”屈庆称。
从趋势看,周茂华也认为未来几个月PPI将继续维持低位,但下半年有望温和回升。
他并表示,目前尽管PPI同比在收缩,但滤除基数影响,能源、原材料商品价格仍远高于正常年份水平,部分中下游制造业面临成本压力仍不小。从PPI同比两年和四年均值看,PPI同比增幅在1-2%附近,反映部分企业生产成本仍高于常年水平。
6月初召开的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称,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稳固,要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文章来源: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