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DX
103.508

0.19%

XAUUSD
1961.41

0.20%

WTI
71.211

0.26%

EURUSD
1.07662

0.13%

GBPUSD
1.25376

0.16%

USDJPY
139.669

0.55%

USNDAQ100
14471.50

0.24%

全球股市
新闻
专栏

专栏话题 专栏作家

热门话题

美联储

美联储,即美国的中央银行,负责调节美国的货币政策与利率,作为世界贸易流动性的提供者,被称为是世界的央行,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神经。

俄乌冲突

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事未平,谈判之路举步维艰,西方各国纷纷制裁俄罗斯,前景难测。

中美关系

聚焦佩洛西访台!中美关系后续如何发展,合作共赢还是冲突对抗?

每日要闻

汇总重大新闻事件,快速了解市场动态。

热门作家

FastBull 精选

为您更新最新的突发新闻和金融事件。

Thomas

擅长分析和解读东南亚的政治、经济情况,寻找投资机会。

Eva Chen

经济学硕士,金融行业从业8年,CFA持证人,201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后加入汇丰(香港)银行投研市场部。凭借多年的金融市场阅历和交易经验,为大中华区众多券商、实体衍生品进口商和客户提供卓越的投资建议。

Jason

对基本面有深入研究,侧重美元市场,擅长短中线交易,具有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实战操盘经验。

快讯
财经日历
行情

视频

交易学院交易者说

最近更新

交易者说-莫凡 拒绝盯盘的技术流派

莫凡,纯技术流派交易者,不信交易圣杯,只信理性分析,把握行情浮动与规律,抓住盈利机会,崇尚远离市场才更适合做交易。

交易者说-黄永兵 沉浸式交易代言人

黄永兵,18年交易经验,自从接触交易后,热爱到不可自拔,每天起早贪黑做交易,研究个人交易策略和创作EA,因缺乏锻炼引发脑梗,但对交易依然热情未减。

交易者说-鲜露 交易中实现逆风翻盘

鲜露2013年接触金融销售行业,从一线销售人员变成全职交易者,经历2015年瑞郎黑天鹅事件,一夜亏损150万美金,让他吸引教训如今每下次单子都带上风控。

交易者说-潘学森 努力探索交易圣杯

潘学森自高中开始接触交易,毕业后成立自己的交易团队,一心想专研出一套适合各种行情的EA,结合人为风控,摸索出自己的一套交易策略。

数据

数据中心 市场动向 机构数据 央行利率 宏观经济

市场动向

投机情绪 挂单持仓 品种相关性

热门指标

交易分析
AI信号

交易信号

AI信号

Pro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新闻
      快讯
      行情
      财经日历
      视频
      数据
      • 名称
      • 最新值
      • 前值

      查看所有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登录

      注册

      会员特权
      AI快讯快速达 市场行情实时更新
      开通VIP

      --

      • 我的收藏
      • 已关注
      • 我的订阅
      • 个人信息
      • 订单
      • 会员中心
      • 帐号设置
      • 退出登录

      扫一扫,下载

      更快的财经资讯和报价

      下载APP
      提醒设置
      • 财经日历
      • 行情报价

      暂无设置提醒

      我有兑换码

      兑换码使用规则:

      1.已激活的兑换码无法再次使用

      2.超过兑换码有效期无法使用

      兑换
      FastBull 会员特权
      AI快讯快速达
      实时快速送达更多精选快讯内容
      市场行情实时更新
      查看更快更多的行情报价
      充值得会员
      我已阅读并同意
      会员服务协议
      意见反馈
      0 /250
      0/4
      联系方式
      提交
      邀请好友

      何平:美国很难回到通胀率2%的时代,应适度放缓加息幅度

      Owen Li
      美联储
      摘要:

      在中短期,美国不恰当的货币政策,包括过度加息以及出于政治目的全球产业链重构对经济会持续产生负面影响。

      日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最新一期中期经济展望报告。该组织认为,随着通胀冲击缓解,全球经济前景较几个月前有所改善,并将2023年全球增长预期从2.2%上调至2.6%,将2024年全球增长预期从2.7%上调至2.9%。

      对于目前困扰诸多经济体的高通胀问题,OECD预测,二十国集团(G20)经济体总体通胀率将从2022年的8.1%逐步下降至2024年的4.5%,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通胀将在2024年下半年之前保持在央行目标之上。需要注意的是,OECD警告称,各国央行加息的影响难以衡量,对经济的冲击可能超出预期。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融系教授、系主任何平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是最重要的全球经济增长“发动机”,此外,欧美经济体通胀有所放缓,使得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较为乐观。

      何平指出,美国不恰当的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会持续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他国家流动性缺失较为严重。此外,由于美国通胀再难回落至2%,这一目标目前看来已不再合适。

      对于欧央行货币政策空间,何平告诉记者,欧洲会更多地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复苏,因此欧央行还有一定的加息空间,经济可能不会陷入过度衰退。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何平)

      主要机构对2023年全球增长更乐观

      南方财经:OECD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上调今年全球增长预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何平:2023年的全球经济增长是有所恢复的,尤其是中国优化调整了疫情防控政策之后,经济有非常强劲的增长潜力,消费和投资都活跃起来。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来说是很重要的,某种意义上来讲可能是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发动机”,因此中国经济复苏对全球是一个利好。

      再来看欧美的情况。美国2022年通过多次加息控制通胀,到年末通胀有所放缓,这种放缓对经济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使得经济在通胀得到适度控制的情况下不至于过度衰退。

      事实上,今年年初的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可能好于预期,这也是市场信心有所恢复的重要证据,也就是说加息并没有使得“硬着陆”发生,虽然经济有所放缓,但有“软着陆”的可能性。

      欧洲则在2022年经历了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危机,这对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对成本冲击很大,通胀率甚至已经超过美国,所以欧央行的加息幅度很大,因此很多人对此给出了负面的经济增长预期。

      不过在2023年年初,欧洲通过设定能源价格上限等措施控制了能源价格的上涨,降低了对生产成本的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界对其经济增长的担忧。

      所以整体来看,当前大家对于未来经济增长的前景确实更加乐观,这也是各机构、各组织上调经济增长预期的依据所在。

      对全球增长造成扰动的因素持续存在

      南方财经:你对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是否乐观?

      何平: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以及通胀控制逐渐显出成效,实际上短期由于通胀以及相应的货币政策收紧对经济带来的冲击会逐渐消退,但也不足以乐观。

      因为欧美国家的加息即使将通胀控制住,但利率如果很高,会对一些利率敏感性行业,比如房地产等带来很大的冲击,而这种影响不一定会立刻凸显,而是会逐渐显现。很多人此前预测美国在年初加息一次可能就见顶了,并且很可能在年底开始降息。但由于美国经济形势好于预期,后续继续加息的可能性很大,这就会对一些行业造成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考虑通胀、经济增长前景、失业和就业率之外,美国很关注汇率。美元汇率受资本流动的影响很大,美国开始加息,美元指数就会涨得很快,一旦加息接近尾声,美元指数又会向下走。出于政治考虑,美国政府不希望美元指数过低,所以又开始加息。 

      因此,汇率的波动可能和经济基本面没有十分显著的关联,因为这种汇率层面的因素更多的是政治考量,而非经济考量。一旦有非经济因素掺杂在货币政策中,就可能产生低效率货币政策或者过度加息的情况,这给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全球流动性产生冲击,我认为这是低效率的。

      此外,另一个对经济影响巨大的因素,就是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推动的“去全球化”过程。在以往的全球化过程中,产业链的基本逻辑就是把生产转移到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这种做法从经济学上讲是有效率的,但目前美国等国家试图打破原有的产业链结构,重构产业链,出于政治考量,将部分生产移回本国。如果背离了经济的基本逻辑,必然会带来全球生产成本的上升,因为生产过程被转移到了成本更高的地方。

      事实上,美国也试图将一些产业转移到所谓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比如印度或东南亚国家,表面上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更低。但我们要注意,生产不只是劳动投入,还包括“配套设施”,即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上下游物流。

      也许可以将某一个环节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方,但整体生产成本更高,这最终会传导到全球的通胀,也会使得很多企业的盈利下降,因此产业链重构带来的结构性压力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很多国家。

      因此,至少在中短期,美国不恰当的货币政策,包括过度加息以及出于政治目的全球产业链重构对经济会持续产生负面影响。

      其他地区面临流动性缺失风险

      南方财经:对美国不恰当的货币政策能否展开讲一讲,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这对于其他国家有怎样的风险?

      何平:由于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当中的独特地位,全球流动性的主要支撑货币就是美元,事实上,美国一旦加息,流动性会回流美国,因此,全球其他地区流动性缺失将比美国更严重,这就意味着美国承担的成本比其他国家更小,负外部性由其他国家共同承担。

      具体来看,我认为美国加息带来的风险中只有约20%由自己承担,其余80%的风险是其他国家承担的,所以这给了美国很多货币政策操纵的空间和自由度。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货币政策可以“肆无忌惮”地变化,而美国不会太过担忧,这是其他国家不具备的优势。

      美国2%的通胀目标已不合时宜

      南方财经:美国过度紧缩的风险已显现,但如果美国就此放缓或停止加息,已经连续8个月回落的通胀会否再次攀升?

      何平:美国后续的通胀走势取决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即美联储过去将2%作为通胀目标,这个目标在今天是否仍然合适?

      由于深层次的全球产业链重构带来的生产成本上升等结构性因素,通胀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2%的通胀目标至少在中短期不再合适,美国也很难回到通胀率2%的时代。

      美国之所以在过去三、四十年中一直保持了1%-2%的通胀率,重要原因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为美国输送了大量的廉价产品,而当前美国若想改变这一点,同时保持低通胀,必然只有通过过度收紧的货币政策才能实现。

      而正如刚才提到的,这种过度收紧的货币政策不仅会对美国经济产生影响,毫无疑问对全球经济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美国应该适度放缓加息幅度,不再继续保持2%的目标,才是对全球经济更有利的做法。

      南方财经:此前,市场热议美联储停止加息甚至降息的可能性,如何预测其货币政策后续走势?

      何平:美联储今年可能会考虑停止加息,有三个因素会决定其未来货币政策决策。一是实际的通胀情况,美联储不一定会盲目坚持2%的通胀目标,它很清楚如果过度强硬要求通胀快速回到2%,不一定是最优的,但仍然会看通胀的趋势,如果趋势还在向上肯定是不合适的,此时就要继续加息了。

      二是就业,这反映实体经济的状况,美国一定会权衡自身就业和经济增长情况来制定货币政策。但需要注意,很多人关注非农就业数据,事实上它的波动性很大,即使出现了数据远超预测或者远低预测都不能代表什么,因为这一数据本身很难预测。

      三是汇率问题,我们可以把汇率看作是加息或停止加息的信号。年初美元指数快速下跌,这是美国政府不愿看到的,因此美联储再次释放了鹰派论调。

      事实上,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各种数据,有为加息提供依据的数据,也有为暂停加息提供依据的数据,但美联储仍选择性地继续加息,说明其考虑的因素是汇率。因此,汇率走势如何也会决定其未来加息的态势。

      美联储之所以能够释放比较鹰派的论调,是因为就业数据好于预期,自身软着陆的概率大增,因此可以更好地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其他目标,比如美元指数的稳定。如果经济数据好,通胀回落不够快,美元指数又有一定的下跌,肯定会有加息的空间。

      短期内美国债务违约风险不大

      南方财经:近期,美国债务违约风险不断逼近,两党就债务上限问题展开的博弈未见降温信号,如何看待其债务违约的可能性?

      何平:加息的其中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增加美国国债的资金成本,即借债成本,这会增加美国的债务负担,因此可能会达到债务上限。

      但我认为,短期内美国不会出现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因为美元是全球主要货币,美元一旦崩溃,其他国家都会承受损失,因此美国有几乎无限的债务空间,可以借新债、还旧债,而不用担心其他国家抛售美债。

      当然,从经济学上讲,美国的债务空间不是完全无上限的,只是短期内看不到这一上限。

      虽然两党就这一问题产生争执,但这只是两党博弈的手段和角力点,在面对一致对外的问题时,我认为债务上限肯定会上调的,否则会危及美元的霸主地位,这种成本美国是不会负担的。

      中国经济复苏带来利好 欧央行仍有加息空间

      南方财经:如何看待欧元区今年能源危机以及衰退的可能性?

      何平:我认为欧元区目前面临的衰退风险小于去年。欧洲的能源成本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已经被控制,欧洲也获得了从其他国家进口能源的渠道,虽然成本比从俄罗斯进口更高,但能源进口这一过程已经基本稳定下来。

      此外,欧洲还对能源价格设定了上限,这也对其价格进行了控制。因此,即使俄乌冲突产生新变化,可能也不会对欧洲能源成本带来新一轮的冲击,欧洲能源市场达成了一种均衡。

      现在唯一的利空是欧洲的通胀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去年欧洲经济数据不乐观,导致加息幅度受限,前期加息幅度不及美国,因此控通胀效果不佳。今年欧洲经济一旦有所好转,后续可能会继续保持50个基点的加息幅度。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经济的强势复苏必然会给全球经济带来很多正面利好消息,欧洲也并不例外。中欧经贸往来十分活跃,欧洲会更多地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复苏。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欧央行还有一定的加息空间,经济可能不会陷入过度衰退。

      文章来源: 21经济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某些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其他需要。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AI快讯快速达

      实时快速送达更多精选快讯内容

      独家视频免费看

      FastBull项目团队倾情打造独家视频,仅会员可以查看视频

      市场行情实时更新

      查看更快更多的行情报价

      宏观数据、经济指标更全面

      VIP会员海量数据可以查看,非会员用户仅可查看近4年的数据

      专属会员数据

      更全面的货币、贵金属、原油数据

      快讯
      实时行情

        暂无自选,请添加自选

        添加自选
        财经日历
        • 财经日历
        • 事件
        • 假期
        各国央行利率
        地区 当前(%) 前次(%) CPI(%)
        相关新闻
        投机情绪
        品种
        多头 空头
        FastBull
        简体中文
        English
        العربية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Bahasa Melayu
        Bahasa Indonesia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Telegram Instagram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App StoreGoogle Play
        Copyright © 2023 FastBull Ltd
        首页 新闻 专栏 AI快讯 财经日历 市场行情 视频中心 数据中心交易分析 AI信号 Pro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风险披露

        交易股票、货币、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

        做出任何财务决定时,应该进行自己的尽职调查,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并咨询合格的顾问。本网站的内容并非直接针对您,我们也未考虑您的财务状况或需求。本网站所含信息不一定是实时提供的,也不一定是准确的。本站提供的价格可能由做市商而非交易所提供。您做出的任何交易或其他财务决定均应完全由您负责,并且您不得依赖通过网站提供的任何信息。我们不对网站中的任何信息提供任何保证,并且对因使用网站中的任何信息而可能造成的任何交易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未经本站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